一粒米有哪些生命堅持?魯耕人身上有哪些魯耕干勁?新形勢下,魯耕人“闖關東、走西口”,奮斗在全國各地,為百姓尋找好農品。無論是健康、原生態的五常大米,還是勤勞、實干的魯耕人,都是“魯耕干勁”的生動寫照。
即日起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與魯商知春農業聯合策劃“一粒米的生命堅持”系列報道,從臨沂到黑龍江省五常市,從一顆種子,到一碗飯香, 邊走邊采訪,全程記錄一粒米的生命之旅,用全媒矩陣帶您了解一粒米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生命堅持,揭秘魯耕干勁如何與沂蒙精神一脈相傳,生生不息。
農產品展廳擺放著優良的鮮米品種
一袋大米在出廠前,需要經過哪些程序呢?在山東知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內,一袋大米的出廠,不僅要經過嚴選新鮮作物,低溫冷鏈儲藏,密封氮氣包裝,全程冷鏈物流,還要再通過14道檢測才能順利從工廠“畢業”,獲得出廠銷售的較后“通行證”。
近日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來到知春農業工廠內的農產品展廳,這里擺放著知春農業旗下品牌魯耕糧品所有鮮米的優良品種:五常原產稻花香、東北延邊鮮米、天山雪米、云蒙鮮米……據了解,魯耕糧品所有鮮米均選擇優良稻谷品種,稻種經過專業實驗室多道監測程序篩選,系統生態改良種植環境后進行栽種。
出廠后的成品大米
優質的大米從各基地運輸到廠區后又是如何進行包裝、監測的呢?廠長葛欲曉向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介紹了大米從包裝、監測到出廠的整個生產流程。知春農業根據產品的用量,將新鮮的大米從各個基地直接運輸到原材料庫,原材料庫起到一個“中轉”的作用,大米會在這里暫時存放,為了保證產品新鮮,對原材料庫的溫濕度、防蟲防鼠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。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換了衣服,進行消毒后走進原材料庫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原材料庫內的窗戶上都掛著很厚的窗簾,但是并未完全封死,同時還裝有多個溫濕度計。葛欲曉介紹,原材料庫內要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,避免陽光直射,濕度較高不能超過50%,一般濕度高于30%,一旁的工業除濕機就會自動工作,使原材料庫整個濕度降下來。
除了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和適宜的溫濕度,防蟲、防鼠、防蠅也是原材料庫需要防范的重點。在原材料庫門口放置著60cm高的擋鼠板,車間倉庫墻根處放著多個紅色粘鼠板,外圍噴著食品級低毒菊酯類殺蟲劑,門口還放著防蠅簾滅蠅燈。“我們運輸到原材料庫的大米都是現磨現運,儲存時間不超過一個月。”葛欲曉說。
原材料進廠后,要******行抽檢,也就是入廠檢驗,經過檢驗合格的大米才能進入到生產環節。葛欲曉說,工作人員會將原材料和包材放到備料間,在這里凈化塵土雜質,然后通過物流口傳到分選間。在分選間有兩道除雜工序,首先通過大米震動篩去掉大米中的石子雜質,
為了保證大米的精細和品質,還專門設置了一道人工挑揀大米的環節。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,兩位身穿藍色工作服、戴著藍色帽子、口罩和手套的專業挑揀人員,將一袋大米倒在操作臺上,一粒粒地分揀、挑選,把碎米、黑米、帶有黑點的米等不合格米粒全部剔出來后,大米就可以裝桶。
在分選間,一桶桶挑揀好的大米整齊劃一,一桶大約有150斤,裝桶的大米還要通過半自動化分裝機進行復檢。葛欲曉介紹,復檢后的大米在分裝車間封口,為了防止交叉污染,分裝包括內包裝和外包裝兩種包裝方式,因內包材要與食品直接接觸,所以內包材必須要在包材殺菌間內殺菌。同時使用全自動真空包裝機進行真空包裝,這種技術對大米的儲存有較好的保鮮作用,儲存時間長。
“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,不走回頭路,這個過程中,品控員貫穿始終,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”葛欲曉告訴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,知春農業專門成立了品控部,品控員主要負責整個食品加工鏈的把控,以及收集客戶的意見以便進行改進。
包裝好的成品大米較后放入成品庫,大米成品后,還必須要經過14道檢測才能獲得銷售的較后“通行證”。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在化驗室內看到,專業的食品檢測師正在對抽檢的成品大米進行檢驗,從加工精度、碎米、雜質******限量、水分、色澤、氣味等各方面,歷經14道檢驗合格的成品大米,會獲得一張寫有“山東知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出廠檢驗報告”并加蓋紅章的“畢業證”。這樣,一袋大米才能真正有資格銷往全國各地。